有了这个,以后商队过驿站,再也不用开篓验查。
"
林羽倚着车辕,看着竹篓上的蜀锦在阳光下流转,忽然想起《货殖策要》里的话:"
商道如山路,需步步扎实。
"
此次京都之行,不仅让
"
木露珍"
入了尚食局,更让耕者的智慧得了士大夫的青眼
——
当太学生的诗句传遍酒肆,当大理寺丞的推荐写入官牒,牛角村的山珍,已然跨过了山野与朝堂的界限。
归途经秦岭,张虎在竹篓提梁刻下新纹
——
不是青铜饰件,而是小虎画的松鼠与松菌。
"
让京都的贵胄知道,"
他低声道,"
咱们的珍馐,是松鼠与耕者共护的山珍。
"
是夜,商队在驿站歇脚。
林羽借着驿火,在竹简记下:"
市场拓展,首在立信。
太医院验洁,立洁净之信;太学生赋诗,立雅趣之信;大理寺荐举,立官贵之信。
昔人云
酒香不怕巷子深
,今知酒香亦需善贾者引之。
"
窗外,秦岭的松涛与后山的松涛遥相呼应,新制的青铜提梁篓在驿灯下闪烁。
林羽知道,这次京都之行,不过是耕者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第一步。
当尚食局的黄绫官牒躺在神农祠的香案上,当青铜提梁篓的山纹映着宫廷的月光,牛角村的山珍,已然成为大康王朝货殖图谱上,那抹来自西南道的、带着松针清香的亮色。
而在千里外的牛角村,周婶正对着新到的蜀锦发愁
——
贵胄们索要的
"
松露凝香盒"
,需要更多的胡麻与松菌,而菌圃里的新菌蕾,正在通气竹管的守护下,悄悄顶着冬雪,孕育着下一次的丰收。
耕者的脚步,从未因山高路远而停歇,他们带着土地的馈赠,带着典籍的智慧,带着山野的巧思,在市场拓展的道路上,踏出了属于自己的、坚实而清晰的脚印。
(第4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