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邕对十常侍恨之入骨。
当初将他贬谪,后来又派刺客追杀的,正是这群专权的宦官。
仕途、家庭、时间,所有的一切都被他们毁了。
若非女儿蔡琰最终平安归来,他早已随风而逝。
“十常侍”
这三个字,对蔡邕来说,如同烈火烹油,一点就着。
有一次,他远远望见赵忠,怒火攻心,竟不顾一切地冲回房间,想要拔剑。
如今吕布来投,赵忠自然也是吕布的人。
蔡邕深知,为了吕布,他也不能与赵忠撕破脸。
然而,有些事情,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。
与蔡邕不同,贾诩对赵忠的看法略有不同。
“伯喈兄,赵忠与其他十常侍不同。
当初力保伯喈兄免遭杀身之祸的,正是他啊。”
“子初,此言差矣!
赵忠虽以不喜杀戮闻名,但被他倾覆的家族还少吗?那些被流放的官员,又有几人能善终?”
“就算在泥潭里打滚,也强过黄泉之下。”
“他们被毁容黥面,沦为苦役,生不如死!
此刻,或许就有人惨死在某个角落!
难道侥幸活下来,就该感恩戴德吗?”
“被流放后遇赦免的,也不在少数。
伯喈兄不也官复原职了吗?赵忠可是力主赦免你的。
他与其他十常侍,不可一概而论。”
十常侍,虽然都顶着同一个名号,但并非一条心。
张让是激进派的代表,一心想要让宦官集团掌控朝政。
蹇硕依附于灵帝,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郭胜在灵帝在世时,还算安分,但少帝登基后,便依附何进,飞扬跋扈,不可一世。
只可惜,好景不长……
而赵忠,则属于中间派,或者说温和派。
他并不在乎谁掌权,只求稳定,并拉拢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。
他们没有子嗣,无法享受千秋万代的荣华富贵,只能选择共存。
每当激进派想要斩草除根时,赵忠一派总是力求保全,能流放就尽量不杀。
当初,也是他们先发制人,诬告蔡邕,将他贬谪,这才让他躲过一劫。
当然,这些内幕,蔡邕和贾诩都不知道,他们只是隐约有所察觉罢了。
“不管怎样,必须阻止赵忠获得吕将军的信任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